1.成都的气候怎么样

2.成都怎么这么大的风

成都气象台_成都气象

据成都市气象局官方网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成都市气象局设局长1名,纪检组长1名,副局长2名。

四川省气象局党组成员,成都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勇,主持成都市气象局全面工作。分管干部人事、政策法规、气象科技服务和恢复重建工作。分管人事教育处、法规处。联系市防雷中心。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庆川,分管纪检、监审、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离退休干部管理、行政后勤工作,协助分管恢复重建工作。分管监察室、机关党委、老干办,联系后勤服务中心。

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晓宏,分管气象业务服务、财务、科研、学会工作;协助分管恢复重建工作。分管业务科技处、财务处。联系市气象台、城市气象服务中心、核算中心、气象学会、崇州市气象局。

党组成员、副局长 :金基槐,分管行政、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支持保障工作;协助分管恢复重建、政策法规和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分管局办公室。联系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人影办、温江区气象局。 1、成都市气象局机关设4个职能处室:办公室(法规处)、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监察室、老干办)、业务科技处(气象学会)、财务处(审计室)。

办公室(法规处):负责机关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负责综合会议的安排、目标管理、政务信息、文秘、宣传、机要、保密、档案、印章、信访、提案(建议)的办理、行政值班、办公自动化工作和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草拟综合性文件、报告、、总结和规章制度;制定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针对气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政策调研;负责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管理。草拟成都市行政区域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承办气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负责气象科技服务的宏观协调、政策指导

业务科技处 :组织协调成都全市基本气象事业及公益气象服务工作并负责监督、考评、检查和指导;负责气象探测、信息网络和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管理;负责成都全市气象技术装备的组织管理;负责气象预报、警报及其它气象信息发布的管理,在上级部门指导下组织协调跨市、跨部门的灾害性天气联防工作,组织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组织管理气象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全市的气候区划、气候开发利用工作,负责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

财务处(审计室):组织编制成都市气象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成都全市气象系统财务、基本建设、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工作;负责成都全市科技产业财务的检查、监督工作;负责地方气象事业机构的财务指导和管理。

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监察室、老干办):负责成都市气象局党组管理干部的考核、任免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成都全市气象部门年轻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负责成都全市国家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和地方气象事业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承担劳动工资、录用调配、奖惩、社会保障、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人事档案管理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负责职工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政治理论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气象部门的纪检工作和行政监察工作;负责成都市气象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组织的管理,归口管理工会、共青团、妇女、统战等项工作,负责成都市气象局机关生育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成都全市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负责成都全市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指导和局机关离退休干部的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

2、成都市气象局设7个直属事业单位:成都市气象台、成都市城市气象服务中心、成都市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成都市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成都市气象局核算中心、成都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都市防雷中心

成都市气象台:制作发布成都全市天气预报、雷电预报、人工影响天气专题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向成都各区县提供天气预报指导产品购和技术指导;开展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开发,承担成都市级预报业务系统建设;承担岷江、沱江片区流域联防会商工作;承担成都市级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承担成都全市重大活动和突发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负责成都市气象局应急指挥部指挥中心日常工作;承担成都农经网和“96999”系统短信、声讯信息的收集、发布;承担成都市级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和服务;承担成都全市气候评价、气候开发工作,开展气象灾害评估工作;负责成都全市地面气象报表审核、资料整编和气象记录档案、科技档案的归档保管工作。

成都市气象局城市气象服务中心:负责制定成都市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成都市卫星遥感系统的日常业务运行,设备维护,信息资料收集,分析及开发服务工作;承担城市气象服务工作业务系统建设。制作发布各类城市气象服务信息;承担成都市市级媒体气象服务工作;承担成都全市公众气象服务科研业务工作。

成都市气象局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负责成都全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管理和技术支持;负责成都全市气象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技术开发;负责成都全市综合观测系统技术支持和装备保障工作;参与和协助全市气象信息与保障有关政策和技术的调研、规划、工作;制定并实施成都全市气象与技术保障业务现代化建设方案;承担成都全市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项目的装备选型、购、建设、技术支持、等任务。

成都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负责拟订财务核算中心工作规范和流程,制定和完善财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成都各区(市)县气象局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流程,并组织实施;负责成都市气象局机关、各直属单位以及成都各区(市)县气象局、企业(包括成都市气象局、所属直属单位和所属各成都区(市)县气象局所办企业)所有资金的会计核算;编制有关财务报表;承办相关单位资产购置、调入、调出、租赁等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手续;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会计凭证、账表等会计资料和相关财务信息;承担各单位财务状况、资金运行分析并提供分析报告;负责财务核算硬件、软件及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维护以及财务核算中心的内部会计管理;负责对县级气象局的现金、银行存款、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

成都市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 :负责成都市气象局工作区、生活区的物业管理、维护维修和服务;负责成都市气象局日常办公用品与设施设备、工作用车的管理与保障;负责成都市气象局大型会议,大型活动的服务工作,承办外来人员接待工作;承担成都市气象局机关公文打印,报刊征订和公众信件分发;承担成都市气象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日常工作和工作区、生活区的安全保卫工作。

成都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拟定成都市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规划、,负责制定各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成都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管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指导成都区市县进行人影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指导炮点规范化建设和炮手管理;负责组织制定高炮、火箭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负责成都全市人影作业的空域时间申请并完成指挥作业。承担成都市交办的防雹降雨任务;负责成都全市人影、作业装备的管理、保障;负责成都全市人影指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成都市、区市县人影工作人员的培训、考试等工作,获取上岗资格;承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情况的统计、效益评估等工作;负责成都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的建设和维护;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科学研究及开发应用。

成都市防雷中心:宣传、贯彻国家和省、市防雷减灾工作法律法规,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规章,参与防雷行政执法工作;协作有关部门制定成都全市防雷减灾业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成都市防雷减灾工程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等防雷技术服务;承担成都市级防雷减灾业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和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调查、鉴定工作;承担对成都(市)县防雷工作的技术指导。

成都市气象局会同区(市)县人民管辖成都全市13个区(市)县气象局和1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龙泉驿区气象局、温江区气象局、新都区气象局、都江堰市气象局、彭州市气象局、崇州市气象局、邛崃市气象局、双流县气象局、郫县气象局、大邑县气象局、新津县气象局、蒲江县气象局、金堂县气象局和成都农业气象试验站。

成都的气候怎么样

成都会下雪,一般立冬后会下雪,但是极少下雪。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

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扩展资料

成都风景名胜:

1、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千米,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千米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2、成都遗址博物馆

成都遗址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遗址路2号,成都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

成都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为遗迹馆和陈列馆,外形都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遗址的冉冉升起。

百度百科-成都

百度百科-成都遗址博物馆

百度百科-青城山

成都怎么这么大的风

问题一:成都的气候,风土人情怎样 成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也是我的家乡,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因古为蜀国,秦置蜀郡,故简称蜀(或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东起湘、鄂边界,南邻滇、黔,西接 *** ,北接青、甘、陕三省。介于东经°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200余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9%,居全国第五位。

初期蜀王即迁都于此,取一年成市,三年成都之意而定名,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西南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离市区约十公里有着占地500余亩的世界乐园,荟萃世界著名景观108处.园内有欧洲的各式教堂,日本的民居、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大多景观都按1:1原型仿造,被誉为西部人文旅游景观之最。

坐落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它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占地面积240余亩,是格局典雅、建筑古朴、庭园幽美的文化古迹名胜,也是杜甫行踪足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馆藏最丰富、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 1961年院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羊宫是全国著名的道教观之一,始建 于唐代,现存殿宇为清代所建主要建筑有 灵祖殿、混元殿、八封亭、无极殿、斗殿、唐王殿、紫荆台等青羊宫有唐代以来,每 年农历二月十五举行庙会。

文殊院占地82亩,为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市佛教协在地。它的前身是唐代“妙园塔”,宋时名“信相寺”。旧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建园后曾多次培修而成现规模。

文殊院现有铁铸、铜铸、石刻、玉雕、脱纱、彩塑等工艺精湛的佛像200余尊。其中说法堂的10尊护戒神铁像造于宋代。于中轴线上的五重大殿依次为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殿和藏经楼,两侧有钟鼓楼、斋堂、厢房,布局严谨。殿宇木石结构。庙门对面照壁上飧刻“文殊院”三个金字系康熙年间该寺慈笃海月禅师书写。庙门上方有黑底金字“古信相寺”。寺藏有自唐宋以来古今名人书画500余件,列为国家级保护的达300件左右;珍藏种类经籍12万余册;并有自汉代以来的碑刻、雕塑、剌绣等实物珍品。

昭觉寺位于成都市二环路外动物园背后的青龙场,是四川重点佛教寺院, 我国重点的佛教活动场所,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昭觉寺创建于唐朝(贞观年 ,公元627---649年),高僧辈出,但该寺院却不幸毁于明末战乱之中,清 朝康熙年间由破山和尚重建,并修筑石堰7.5公里,成为当今之宏伟规模。其主要 建筑有: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先觉堂、圆觉堂、御书楼、观音阁、涅磐堂、藏 经楼和圆悟禅师墓园等。在1989年由昭觉寺主持----清定法师重建了现在的大雄宝 殿、圆通殿、中鼓楼及念佛堂,使之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为宏大、壮观的寺院之一。

成都著名古寺大慈寺,位于成都市东风路一段。相传始建于隋唐时玄宗赐名 “敕建大圣慈寺”,寺内的楼、阁、殿、塔及各种神像、佛像、画像构成了一座 “精妙冠世”的艺术宝库。 大慈寺古称“震旦第一丛林”,成都著名古寺。相传始建于隋朝,唐玄宗赐匾“敕建大圣慈寺”。唐代名僧玄奘曾在这里受戒。唐 代扩建后,规模宏大壮观,当时寺内有96个院子,楼、阁、殿、塔、厅、堂、 房、廊共8524间,壁上有各种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 262幅,佛经变像114幅。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是一座极其珍贵的艺 术宝库。宋苏轼誉为“精妙冠世”......>>

问题二:成都气候特点 成都气候怎么样 成都天气详解 成功气候挺好的。

1、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2、成都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自己特有的气候。东西两部分之间气候不同。由于成都市东、西高低悬殊,热量随海拔高度急增而锐减,所以出现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盆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可以相差好几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现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这种热量的垂直变化,为成都市发展农业特别是多种经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冬湿冷、春早、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6°C左右,≥10°C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C,全年无霜期为278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1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C左右,最低气温在0°C以下的天气集中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上旬,少部分出现在1月中下旬,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2°C,提前半个月入春。

4、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300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四是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的组合合理,很有利于生物繁衍。五是风速小, 广大平原、丘陵地区风速为1~1.5米/秒;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042~141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3.0~94.9千米/平方厘米。

5、成都极端最低气温为-5.9℃,大部分区市县出现在12月,少部分出现在1月。据成都市气象局网站公布显示:成都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成都市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次多风向:6、7、8月为北风,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

问题三:成都的天气 看图

问题四:四川成都的气候怎么样?四川大学周围环境怎么样? 气候:成都是位于四川盆地中的平原,常年天空中都是云,紫外线在全国城市中都属于强度偏低的城市,所以即使是夏天,只要在晒不到的地方静静休息一会,大致就不会太热,但由于成都湿度大,如果气温高又老不下雨,那就会感觉非常闷,但通常这种情况持续不了多久,风扇就能解决问题。夏天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冬天可能会有的问题是在于感觉衣服老没晒干,总觉得潮潮的,但实际上也就只能那样,习惯就好。成都的冬天十年下雪的次数不会超过5次,只要注意防潮,就不会感觉太冷。再说,冷了热了都可以去吃火锅,冬天暖和、夏天出一身汗也就舒服了。

川大:几年前开始川大本科的新生都在江安校区就读,学校位于成都郊区,学校很大,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后校门周边的配套也逐渐完善起来,吃喝完乐都有。江安校区也有通往主校区(即最早的望江校区)的班车,到了望江校区离成都最出名的商业中心春熙路就非常近了,坐公交车2-3站。望江校区本身周边也很繁华,南门北门能逛能吃的地儿多。

PS:据说安徽人很能喝白酒,如果能喝的话那当然没问题,如果不能喝更可以放心,成都一般都喝啤酒。成都的饮食可能刚来会觉得油,但慢慢的就会让你吃到嘴歪(不要过于挑剔哈)。成都真的是一座你来了就舍不得走的城市。

问题五:成都气候怎么样? 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3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度,最热月出现在7~8月,月平均气温为25.4和25.0度,最冷月出现在1月, 月平均气温为5.6度;年总降水量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别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为12和1月, 月降雨量分别为6毫米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9月,常年暴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常年大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5月底到6月初和 9月中旬左右, 全市1960-2001年区域性洪涝总次数为44次,常年出现区域性洪涝为1次.年总日照时数为1148.9小时;最多风向为静风,风向频率为39%,次多风向为北风,风向频率为14%。稳定通过10度的初终日期为3月中旬到下旬初, 稳定通过20度的初终日期为5月下旬,金堂最早,在五月中旬,都江堰最迟,在6月下旬初.常年雾日多达两月以上,秋冬季为高发期,11―12月的雾日多达一月以上.春旱出现频率为59%,出现严重春旱年份的频率为32%,一般年份的频率为27%.夏旱出现频率为63%,出现严重夏旱年份的频率为39%,一般夏旱年份的频率为24%.常年雷暴日数为34天,初日在4月13日,终日在9月27日.常年冰雹日数为0.1天。 各季的主要气候特点: 冬季:冬无严寒,对小春和畜牧生长有利,连续的多雾天气对交通航运影响较大,冬干、寡照比较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较早,对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长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稳定,易出现持续低温或”倒春寒”,影响大春作物适时播种或造成烂种烂秧。 初夏:温度适中,日较差较大,对小春作物成熟收割有利,但往往出现的夏旱易造成丘陵和尾水地区大春栽插用水紧张。初夏的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有时出现的较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给小春收割、大春栽插、水稻分蘖等带来不利影响。 盛夏:夏热多雨、光照强的气候是大春作物生长的黄金季节。但频繁出现的强降水天气易造成涝灾。同时,高温高湿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秋季:秋短阴凉多绵雨的天气和秋长秋高气爽的天气都有出现。

记得纳啊

问题六:成都的气候怎么样?会很闷很潮湿吗?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

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由于空气潮湿,各种物品(特别是食品)容

易受潮发霉,不易保存.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成都背面是秦岭,能抵挡冬季寒冷的空气,所以同纬度地区成都得温度一般要高出2-3度,冬天基本不会下雪。因为成都是盆地,四周多高山。古李白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都地区多云,日照不强,使得不管男女皮肤都特别细嫩,无怪乎外地人赞美成都是美女如云。成都雨多在夜晚下,巴山夜雨就是这么来的。

其他信息:

成都气侯表 气温:℃降雨:m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5.6 7.6 12.1 17 21.5 23.7 25.8 25.1 21.4 16.4 12 7.3

降雨

51 45 51 88 119 229 266 214 148 104 87 65

雨日

6 7.7 10.9 13.5 16.1 15.5 17.4 15.5 16.2 15.2 3.5 5.7

问题七:成都的气候和生活怎么样? 我是成都人,楼上说的有点不符,成都气候与盆地以外相较更温和,成都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水气热量充足,总趋势偏向暖湿;初春气候较反常,每年初春都有几天早上还在下霜,中午的温度就可达到夏季的气温,超过25℃,后经雨水调节可达正常水平,暮春时节天气宜人,很多家庭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出游,但是这个时间不会超过10天,也就是说,人们感觉上的“春天”很短,一周左右;夏天暖湿气团在盆地内聚集不容易散发,加上水分充足,夏季高温,会让人感到闷热潮湿,体感温度是超过了气温的;接着就是初秋,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成都的高温警报大多是在这个时候发出的,气温往往会超过夏季,大概1个半月后,就是由初秋转变为深秋的时候,这个转变会在3天之内完成,气温会急剧下降,由30℃跌到十几℃甚至更低,这个时间会有很多人不适应,衣服有时会穿的比冬天还多;冬天在2亥上旬会有2天跌到0度以下,然后上升到正常水平,三九天的气温都是在0度左右徘徊甚至会跌到零下三度,且气候特点表现为湿冷为主,与夏天相反,体感温度反而比实际气温更低;一年中的晴天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暮春时节和初秋,冬天几乎整季都是阴天或雨雪天,有阳光的天数不会超过5天且会在数个小时之内迅速消失,大概情况就是这样了。 还有,成都人比较会休闲和玩,生活节奏较慢,你如果贪玩,你就找对地方了。

地形因素、空气原因、升温明显。

1、首先成都有大的风是因为地形因素,成都地处盆地中部,其余山区环绕,山间地形地貌复杂,加之成都市区高楼林立,挡风效果较差,大风易于产生。

2、其次是由于空气原因,成都常年会受到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影响,然后二者相结合产生了大风的天气。

3、最后升温明显,由于成都大气中含有较多的不稳定能量,受不稳定能量释放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所以产生了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