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7月有台风吗

2022台风最新消息_2021台风最新消息22号台风

西北太平洋的21号台风“艾涛”停编之后,这也意味着11月首个形成的双台风共舞也就结束了,如今只存在22号台风环高,这个台风是一个明显的潜力股,根据数据显示,如今的2022号台风环高已经达到了12级状态,可以说增强速度很快,风速为 33米/秒(约119公里/小时)。

而接下来它将持续偏西移动,预计又是穿过菲律宾地区,然后进入到南海发展,同时最强会达到了14级状态,这对菲律宾来说真的又是一个大台风的影响,今年已经不是第一个台风前往菲律宾了。就算是2020年的全球风王都靠近了。

所以今年菲律宾基本上可以说明是捅了“台风窝”,根据我国的数据显示,2022号台风环高是在11日至12日靠近菲律宾,然后穿过,并且基本上是最强的时候穿过菲律宾,然后进入到我国海区发展,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这个台风是会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从风圈覆盖都可以看到,是在风圈覆盖的范围之中,所以最近的台风基本上全部都是持续偏西移动,我国海洋区域受到的影响明显增大了不少,当然并不会靠近我国陆地区域还好,主要是对出海的朋友影响明显,华南的朋友多多注意下发展情况。这就是2022号台风环高的情况。

11月来说,综合情况来说台风不会太多,并且这次也是立冬之后的首个双台风消失,所以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味道”越来越明显,那么台风的出现也会偏少。根据超级计算机的数据显示,虽然后面还有热带扰动发展起来,但是都没有增强的迹象,相对前几个月确实少了很多,这也说明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活跃期暂时进入到了缓慢的发展阶段。但是站在全球范围来看,全球热带气旋监测报告显示出风暴还是不少,北大西洋还有热带风暴 “伊塔”(ETA),“西塔”。这两个热带风暴的影响暂时还比较低,后期“伊塔”可能往美国方向靠近,我们后期也再来看看。

从北大西洋今年的风暴发展情况来看,确实发展的气旋还是不少,早在几个月之前风暴的名字就已经用尽了,如今还有气旋持续发展,所以2020年北大西洋的风暴明显不少,当然这也说明了海洋区域的极端性“海温”正在影响风暴的发展,包括如今的西北太平洋地区,也是同样如此,台风的发展还是有,虽然少了很多,主要是在菲律宾东部以及偏西地带的“暖水区”比较多,这就是海洋风暴的情况。同时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可能也在影响海洋风暴的发展,并且今年的拉尼娜强度还非常的大,拉尼娜正在改变海洋的异常气候模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一般情况来说,在拉尼娜现象出现之后,海洋区域的风暴稍微会变多一点点,同时如今的拉尼娜现象还在持续的发展之中,从强度来看变化不大,并且我国气候中心也说明了,预计持续到2021年的可能性已经出现了,所以今年冬季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还会持续下去,秋季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如今就是属于秋季的最后一个月了,从趋势来看暂时也不会消失,所以引发气候的变化正在进行之中,同时对我国来说,拉尼娜现象一般也会导致寒冷的气候,但是我国受到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拉尼娜现象并非是唯一的因素,所以还有更多的现象影响到。

这就是如今拉尼娜现象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预计也会持续下去,同时拉尼娜现象在后期到底发展有多强我们暂时也无法确定,这是决定了我国今年冬季的气候到底是偏冷还是偏热的情况。所以大家继续以观察为主。

2022年7月有台风吗

2022年台风命名表

1号台风马勒卡

2号台风鲇鱼

3号台风暹芭

4号台风风艾利

5号台风桑达

6号台风风翠丝

7号台风木兰

8号台风米雷

9号台风马鞍

10号台风蝎虎

11号台风轩岚诺

12号台风梅花

13号台风苗柏

14号台风南玛都

15号台风塔拉斯

16号台风奥鹿

17号台风玫瑰

18号台风洛克

19号台风桑卡

20号台风纳沙

21号台风海棠

22号台风尼格

23号台风榕树

24号台风山猫

25号台风帕卡

26号台风珊瑚

27号台风玛娃

28号台风古超

29号台风泰利

30号台风杜苏芮

2022年7月有三大台风,分别是2022年3号台风暹芭、2022年4号台风艾利和2022年5号台风桑达。

1.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于2022年6月30日上午8时在南海生成。6月30日夜间,“暹芭”被中央气象台升级为强热带风暴。7月2日上午8时,“暹芭”被中央气象台升级为台风。7月2日15时,“暹芭”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为以台风强度(12 . 35米/秒)在广东电白沿海登陆。7月4日上午8时,“暹罗巴”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2.2022年第4号台风“艾利”,前身是2022年6月底在菲律宾以东形成的热带扰动,7月1日上午命名;7月2日穿过琉球群岛进入东海,7月5日上午在日本岛登陆,随后被日本气象厅和中央气象台认定为温带气旋。其残余系统穿越日本、四国和本州南部,并在本州东南盘旋。最后北上影响北海道,最终消散。

3.2022年第5号台风桑达于2022年7月28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随后向西北方向快速移动,于7月29日夜间进入东海。8月1日上午,台风桑达由热带风暴级减弱为热带低压。8月2日8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台风命名的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有关国家和地区于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对台风的命名进行标准化。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以亚洲风格命名。命名方法是:事先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命名名单由140个名字组成,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7月台风“桑达”由越南提供,指的是越南境内一条名为“黑河”的红河支流。这次是第四次被一个台风“桑达”使用。“暹罗巴”来自泰国,意为朱槿花,一种热带花卉。这是暹罗巴第四次用了。

美国曾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名称列表中提供“鼓童”,但因其发音与密克罗尼西亚的不雅词汇相似,2002年该名称被替换为“艾利”。“艾弗里”这个名字在马歇尔的意思是“风暴”,这是“艾弗里”这个名字第四次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