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未来十天天气预报未来一个月天气预报_中央气象台未来十天天气预报

不知你是那里的人,只好将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发给你,供参考:2010-08-12 10:00:00 来源:中国天气网未来10天天气趋势预报一、天气趋势未来10天,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黄淮、西南地区东部降雨量一般有40-80毫米,其中东北地区西部、华北东北部和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90-120毫米,局部地区有150-18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部地区偏多1-2倍。另外,江淮、江南、四川盆地、华南大部分地区将出现5-8天日最高气温为35-38℃的高温少雨天气。二、主要天气过程1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南地区大部、华南地区将有10-25毫米降雨,其中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0-7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90-120毫米,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3-15日,华北中南部和东部、东北、黄淮、西南地区大部、华南地区大部有10-40毫米降雨,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中北部、四川中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降雨量有60-130毫米。18-21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部和南部、东北、黄淮、西南地区东部等地还将有一次较大范围的降雨天气过程,降雨量一般有20-60毫米,其中山西中部、河北南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雨量有80-150毫米。

三、重点关注天气1 东北地区以过程性降雨为主未来10天,东北地区将出现两次降雨天气过程,主要降雨时段在13-15日和20日前后;总降雨量一般有40-80毫米,其中东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90-120毫米;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2 高温天气未来10天,江淮、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将出现5-8天日最高气温为35-37℃的高温天气,其中四川盆地、江南等地的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8-40℃。3 热带气旋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将有1-2个热带气旋生成。4 甘肃舟曲县及白龙江流域上游阴雨天气仍较多未来10天,舟曲县及白龙江流域上游阴雨天气仍较多,总降雨量一般有30-70毫米,局部地区有80-130毫米;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5成,局部地区偏多1倍左右。主要降雨时段将出现在12-13日、17日和19-21日。四、 未来4-10天具体预报15日08时至16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江淮、华南地区南部、西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西藏东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雨。

16日08时至17日08时,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淮东部、华南西南部以及西藏和云南等地有小到中雨。

17日08时至18日08时,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北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山西中部、河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

18日08时至19日08时,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黄淮北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华北南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19-21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黄淮、西南地区东部等地还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降雨天气过程;江淮、江南、华南等地仍将为高温少雨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10天,江南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据统计,最高温度每升高1℃,会使广州死亡人数增加7%,而对于没广州人那么耐热的上海人,死亡人数会增加到16%。

警报

未来十天仍持续高温

在南北各地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之后,中央气象台昨日继续发布高温警报,预计6日,华南、江南、华北及西南地区将持

续高温酷热天气。

最新的气象资料显示,未来十天,江南大部仍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华南北部和东部也将出现5至8天的高温少雨天气。

浙江:局部地区可达40℃

高温警报说,预计6日,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华北中南部以及重庆、湖北东部、贵州东北部、新疆南疆东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区将出现35℃至37℃的高温天气,其中浙江、江西中部、福建中西部、北京、河北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至39℃,局部地区的气温可达40℃,新疆吐鲁番地区可达41℃至43℃。

上海:133年来日均最高气温

虽然气象台4日预报酷暑会有所缓解,但5日上海的最高气温依然达到38.3℃。

这是上海今夏连续第11个高温日,也是连续第5天气温超过38℃。

昨日,气象台继续一早发布高温红色警报,中午一过将红色警报升级为黑色警报。这是上海今夏第5个黑色高温警报。

而在7月3日,上海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9℃,创整个71年以来7月上旬的最高温度。日平均气温也达到35℃,创下133年来的最高值!

解读

为什么今年这么热啊?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造成世界性的变暖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和服务中心周凌晞研究员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世界性的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座谈小组(IPCC)2001年度报告中指出,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还将上升1.6℃到5.5℃,而海平面会上升9到85厘米。“但是由于各个地区排放所引发的效应不太一样,而且由于火山爆发或气溶胶引起的降温效应也不确定,所以各个地区变暖的程度不太一样,但总体上是增温的。”周凌晞说。

目前在地球历史上也处于一个温度峰值期

地球每10万年是一个冷暖交替的周期,交替活动主要由日照控制,而地球的日照量是由它的轨道和天体的方位决定的。“从地质年代的角度看,目前在地球历史上也处于一个温度峰值期,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一部分影响。”周凌晞说。

影响

高温对人有什么害处?

高温对人有什么害处?体质和身体敏感程度的不一样,高温对于每个人的影响也不一样。

国家气候中心的主任李维京说,对于高温,要注意防暑降温,尤其对于那些老弱病残的群体更要注意防暑降温,比如要注意心血管病、高血压病,以及肠道感染病的传播。

古月猝死可能与高温有关

曾84次成功塑造了伟大领袖的著名特型演员古月,7月2日在广东临桂县参加活动期间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当晚11时09分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逝世,享年68岁。

据与他一同参加活动的另一位特型演员卢奇透露,古月生前一直没有心脏病症状,这次突然爆发可能与天气炎热以及身体疲劳有关。

气温的变化会影响死亡率

据统计,最高温度每升高1℃,会使广州死亡人数增加7%,而对于没广州人那么耐热的上海人,死亡人数会增加16%。

通常气温不超过33℃时,温度变化不会引起中国东南部地区死亡率的明显改变,但当气温高达34℃以上时,广州当日死亡人数即增加11%;上海居民的死亡数甚至增加28%。

现代人远离大自然 难适应天气骤变

德国医学气象学家沃尔夫冈·施潘教授认为,天气的影响是温度、湿度和气压,通过人体皮肤、呼吸器官、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对人体组织产生综合影响。

人体组织和植物神经系统使人体对天气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由于现代人生活远离大自然,对自然环境已不太习惯,许多人很难适应天气的骤然变化。

在空调房呆的时间越长 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差

北京气象学会高级工程师陆晨对此的观点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空调恒温房间里呆的时间较长,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容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的呼吸道疾病。而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增加,对人的皮肤、眼睛和免疫系统功能都会有影响。”“人是恒温的动物,对温度的调节会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血压、脉搏都受到影响,这对于有慢的人来说就更加危险。”陆晨说。

生活节奏紧张 使人体对热舒适度的标准改变

另外,饮食结构使摄入热量增加、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代谢不正常,通过代谢物散热的途径减弱、白天休闲时间减少、室内空调空间的加大等日常因素,都使人体对热舒适度的标准发生了改变。“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大气环流形势发生改变,地球出现极端天气的频率也大大增加——暴雨、飓风、冰雹以及高温、干旱将会越来越频繁。以前北京出现40℃以上气温,十几年才一次,现在几乎年年都有,而且不止一次。现在高温天气持续的时间也变长,以前一二天还好,像现在持续10天以上就受不了了。”